首先,观察学生早上起身时间的变化。
表1:几点起身百分比的比较 | |||||
<05:00 | 5:01~5:30 | 5:31~6:00 | 6:01~6:30 | >6:31 | |
2015年 | 5.1 | 30.6 | 38.1 | 19.4 | 6.9 |
2016年 | 11.9 | 41.3 | 28.1 | 15.6 | 3.1 |
从图1明显看出5:30am是一个分界线,5:30am之前起身的百分比增加,之后则减少。
稍为计算下,2015年,5点半前起身的百分比合计是35.7%;2016年则为53.2%,增幅为17.5%。
在前分析(一)中,观察到学生的成绩表现隨通学距离成反比,因此,就特別观察不同通学距离的学生,在5点半之前起身百分比的变化。
表2:5点半之前起身的百分比
| |||
<10km
|
10-20km
|
>20km
| |
2015年
|
22.2
|
38.4
|
46.4
|
2016年
|
35.3
|
59.6
|
64.9
|
增幅
|
13.1
|
21.2
|
18.5
|
从表2及图2,可看出通学距离在10公里內的学生影响幅度较小;10公里以上,影响幅度较大。
-------------------------------------------------------------
其次,观察放学回家耗时的问题。
经计算,2015年平均耗时38.4分鈡,2016年则增加到57.4分鈡,平均增幅为19分鈡。
接著观察不同通学距离的学生,回家耗时的变化。
表3:回家平均耗时之变化(分鈡)
| |||
<10km
|
10-20km
|
>20km
| |
2015年
|
33.9
|
38.7
|
42.8
|
2016年
|
50
|
57.7
|
64.4
|
增幅
|
16.1
|
19
|
21.6
|
从表3及图3可看出,距离越远,就越耗时,只是变化幅度不大。
--------------------------------------------------------------------------
结论1:与2015年上午班相比(35.7%),在2016年,明显的有更多(53.2%)的学生要在早上5点半之前起身;
结论2:2016年,学生回家耗时更多(平均增幅19分鈡),而且通学距离越远,就越耗时。
上述两个问题,不可能通过建高楼来解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