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 从去年到现在,針对全日制的利弊得失,有两个群体是完全没有发声,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 于由学生是最弱势的群体,因此本问卷就为学生发声,从学生自身的感受来评估校本部实行了大半年的全日制后的成效如何。
- 最后,希望能从调查成果中,提出改善建议及对策。
2.价值:
- 任何重大决策除了理论基础外,还要有紮实的数据做为根据,否则,就是一场赌博。
- 问卷是一个建立数据的重要手段。
- 从过去到现在,寛中所有关于全日制之争议,都都没有做问卷调查。
- 一切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及他校的考察,往往没有考虑学校的现况与过去是否有所不同,及校与校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 因此,本调查的价值就是在争议中,建立紮实的数据,做为讨论的基础,也为往后任何重大的教育决策建立起科学的规范。
3.问卷抽样要求:
- 抽样方式:纲路调查(非隨机抽样)
- 回覆率:由于本调查不具隨机抽样的条件,所以,要尽可能提高问卷的回覆率以避免误差过大,以致问卷无效。
- 最理想是每个年级能超过60%,即600人,共3,600人。
- 所以,特设抽奖活动,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填写(希望乐施爱捐者多多赞助)。
4.问卷说明:
- 总体说明:由于去年(2015)是半日制,今年(2016)才开始实行全日制。除了初一新生及少量的插班生外,其余学生都经历过这两种制度,数量庞大且记忆尤新。因此,可以2015年为比较的基准,全面评估2016年实行全日制的成效,及其正负面影响是那些。整份问卷就依此原则设计。
- 个人基本资料;
- 学业成绩:校方的说法,推行全日制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提昇学生的成绩,所以,比较2015年及2016年同时期的成绩,以评估成效如何。初一新生则以2015年入学考的成绩做比较的基准;
- 住处与学校的距离:这是假设影响成绩的重要变数,此调查就是要确认这个变数是否有影响,如有,其影响有多大。
- 作息状况;
- 睡眠状态:这是影响学生精神状况很重要的指标,睡不够,自然会在上课时打瞌睡,影响学习状况。
- 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思潮是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效率及效果是远高于被动学习。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当然,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意愿。
- 通学状况;
- 通学时间:理想的中小学布局是让学生能在30分鈡內到校,这就是就近入学的原则。所以,中小学基础教育应是社区型的学校。这也是尽速建设东北分校的重要理论依据。
- 膳食状况;
- 供应总量评估:这次调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估算食堂实际能承受的供应总量是多少人。如越过食堂的承受能力,这个超额的部份又是多少,本调查也希望能估算出一个范围来。
- 母亲的负担:全日制的推行是否加重母亲的负担,这可从自带便当的增长状况做出判断。
- 学生的营养:中学是学生身体极速成长,确保吃得饱、吃得够营养是很重要的。全日制的推行对这方面影响,可从主食及饥饿状况这两道问卷去判断。
- 学习状况;
- 学习意愿:正如前述,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意愿。学校在现阶段推行全日制是有助于提昇学生的学习意愿,还是反而降低,这是一个很关鍵的问题。
- 学习的完整:完整学习分两个部份:吸收+呈现。学生吸收如何,我们无从判断,只能从呈现部份去判断学生学得怎样,其中做功课是一种重要的呈现方式。所以,让学生有时间做功课是很重要的因素。
- 补习状况:所谓补习,就是补学校教育之不足。越多人花越多时间补习,就代表学校教育的失效及无能的程度。所以,学校在现阶段推行全日制及现有的方式是提升学校教育的效能,还是降低学校教育的效能,补习状况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 分析向度:
- 距离向度:分东北区、西北区、市区及宿舍4大组,以观察其差异;
- 年级向度:分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及高三;这6个年级又可合为3组观察,观察他们的状况有何不同。
- 第一组:初一。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半日制的经历及感受;
- 第二组:初二及初三。他们基本是经历了半日制且是下午班;
- 第三组:高中部。他们是半日制底下的上午班,与第二组的经历有些不同。这一组是最重要的比较基础。